随着今年5月份以来房地产势能的重新掉头向下、以及呼吁期盼许久的新一轮楼市刺激政策迟迟无法推出落地,众多中产家庭又陷入了煎熬和迷茫之中。在"美帝"本土对于美联储9月是否降息还尚未确认的情况下,国内持有房产的中产家庭似乎抓到了救命稻草,穷尽办法搜集美联储9月一定会降息的各种"路边社"消息,以安慰自己惶恐不安的内心,因此最近会看到各大房群都在热烈期盼9月份的到来,并互相打气助威!
那么"美帝"降息真的会有助于房地产大环境的改善么?是利好但效果有限,美联储降息释放的积极作用,主要有两点:
一、为我们腾挪出金融政策空间,比如可以跟着降准、降息,为市场注入流动性,同时刺激刚改入场买房。
二、减少息差,促进资本回流。今年以来,港险热度在去年狂飙的基础上继续走高,根据相关报道披露,香港多家保司年中的时候就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签约总量。港险热度狂飙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香港的金融市场直接和美元挂钩,内外的息差,让内地投资客趋之若鹜。
为何说美联储降息对楼市影响有限:
一、房贷利率下调虽然可以刺激部分刚改入场,但是影响楼市走向的核心还在于投资客。对于楼市的投资需求,目前的困境是:土豪不敢投资、中产没有空间投资、无产不需要投资。
二、减少息差虽然可以促进资本回流,但在ZZ冲突面前,这都是细枝末节,毕竟资金安全才是第一位。对抗博弈的主旋律基调下,还幻想以前那种美元潮汐操盘,海量资金涌入,多少是有点奢望了。
房地产走到如今的地步,问题的根源在内而不在外,想短期内让其重回正轨,除了大放水,别无它法,而大放水的结果就是,我们会再次回到依赖房地产发展的路径。
如果不放水,继续保持当下的软着陆方针,就是用时间来换空间,必须在房地产着陆之前找到一个或者多个产业集群,能够弥补甚至代替房地产出清所遗留的缺口,否则整体的经济结构难以为继,过去几年大家的普遍感受已经说明了一切。
重点是这条去房地产化的道路在理论上看起来是美好的,但何时能够实现、能不能够实现,我相信当下很多人的内心都有巨大的疑问。并且这个阵痛的窗口期已经无法维持得太久,目前大量的中产处于难以为继的边缘地带。
如果按照大放水的思路走,会有三个标志性事件:
1、股市起飞,股市是金融环境的晴雨表,金融发力,股市会先人一步。
2、旧改加速,基建是放水最直接的蓄水池,城建趋于饱和的当下,城市更新是最好的"接力者"。
3、地王井喷,大放水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做多资产价格,作为面粉的土地没有理由不高溢价。
如果延续软着陆的方针不变,有如下建议可以延长动能转换的窗口期:
1、取消所有城市的限购、限售、限贷等调控政策,实现能买尽买。
2、取消多套房的贷款和利率限制,商业银行依据个人征信实现能贷尽贷。
3、取消免赎转按的限制,让商业银行充分竞争的同时可以减轻还贷压力。
4、对于2016到2019年高房价期间购买的房产,实行房贷缓缴一年或者两年内先只还房贷的一半;对于2020到2022年房价顶峰期间购买的房产,实行房贷缓缴两年或者三年内先只还房贷的三分之一。一句话,尽可能让银行让渡部分利益,和大量中产家庭共渡难关!
赤盈配资-免费配资炒股-配资怎么开户-申请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